高考之际,考生该如何调整心理状态,以健康心态迎接考试?家长和学校又该怎样帮助考生调整心态?对此,新华网独家连线采访了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副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带头人、浙江省临床特色学科(行为医学)学科带头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副院长叶敏捷。
新华网:
考生考前可能出现哪些紧张状态?
该如何调整和利用?
叶敏捷:考试前,有的孩子会出现连续的失眠,觉得特别疲乏,脑子反应不如以前等情况,这就说明紧张过度了。
这时候,心态就变成了法宝。
第一,我要强调紧张是正常的,一点都不紧张反而是个麻烦。因为适当的紧张,会让我们的认知专注度、思维效率都大大提升。
第二,生物钟要调好,把生物钟调整到跟考试同步。比如刷题练题的时候,要跟中高考差不多的时间段去训练它。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把最好的状态留给高考时间点。
第三,在考试的时候保持一种自动化状态,保持熟悉的感觉,保持稳定的状态,让潜意识觉得有安全感。熟悉的感觉包括几个方面,一个是时间要保持熟悉的节奏。每天刷题的时候,按照两小时或两个半小时的考试时间作为练题节奏,你到了考场里面就会是很熟悉的感觉,感觉这就是我平时的状态。另一个是身体要保持熟悉的节奏,吃、睡都按照原来的节奏,不要考试这段时间吃得特别好,或者吃得特别少,这都是一种不熟悉的感觉。
新华网:
如何缓解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紧张状况?
叶敏捷:我们可以做放松练习。
先用一分钟,做一个深呼吸练习,深吸气,缓慢呼气,深吸气,缓慢呼吸……做5至6个,我们的心率就会开始慢慢得变平稳,整个人就容易放松一点。
再用一分钟,做一个锚定练习。去回忆经历过的所有考试当中的最佳状态,去体会那样的状态。很多学生会右手握着自己左手手腕,有的学生是拿着笔就会马上进入那种状态里面。在这一分钟里面整个状态一旦放下来,等试卷发下来,再等待考试时间。这两分钟结束了之后,就开始答卷。
身体是有记忆的,这时候,包括身体、思路、思维等在内的最佳状态就被唤醒了,很多学生就会在感觉非常好,这是常用的紧急方法。
新华网:
家长和学校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调整心态?
叶敏捷:其实减压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还是一家人的事情。
很多家长比考生还紧张。这个时候,家长需要不动如山,需要保持不变的状态,即过去怎么样现在也怎么样。有的家长高考那几天小心翼翼连话都不敢讲,家里静悄悄的,让孩子觉得这世界好像全变了,甚至让他有点心惊肉跳,实际上没有这个必要。家长只要照顾好孩子,按照日常的习惯,稍微多关注一点就可以了。
学校老师也是一样,在考前要按节奏来做事情,有些不该省略的时间就一定要保持,比如说每天保持固定时长的运动等,这些都是按照原来的习惯去继续。只要保持这样的一个稳定的节奏,考生感到稳定感,那么对考生来讲,他就能够正常得把他应有的能力发挥出来。
这个阶段,考生需要放松,但不能放纵,不能说什么都不用看了。老师还要告诉孩子们,考试的时候,无论碰到难题还是简单题,无论题目做对还是做错,都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整体的事情。所以不需要因为一道题或者一个分数的得失而干扰到整体的心态。
新华网:
家长应该如何帮助考生调整考后状态?
叶敏捷:这里面有几种情况。
一种是狂欢。有些孩子在高度紧张过后,通过狂欢来释放压力,这是正常的,但一定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家长可以提醒,可以狂欢,可以迟一点睡觉,但是睡眠还是要保证的,因为这对他的身体和他后面的情绪稳定性很重要。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郁郁寡欢的这部分孩子,要特别关注。这部分孩子需要帮助他做一些心理支持和疏导,特别是情绪很低落,导致影响他的睡眠,影响他的食欲,影响他的生活状态的时候,家长要找专业的医生去评估一下需不需要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
成绩确实不如预期的这些孩子,他们的安全需要重点注意。作为一个家长,孩子考得很好,我们祝贺他,考得不好更要支持和帮助他。因为对孩子而言,他最在意的并不一定是我一定要考得多好,他在意的爸爸妈妈是不是真正的爱我,是因为我考得好才爱我,还是因为我无论怎么样,我是你的孩子,你都会支持帮助和爱我。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稳住。
还有一种情况,高考只是人生整体的一个部分,不是人生的全部,孩子的发展路径是有很多的。人生像马拉松,高考可能只是1千米、1万米,孩子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只要告诉孩子,在人生每一个节点上面尽力做好,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努力去做到就可以了。
封面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