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娃儿都有点特别
每天早上8点,14岁的小林(化名)都会准时到达温医大附属康宁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他有时候会打打拳,有时候会在志愿者的“撒娇”之下打一局乒乓球,赢了,脸上没任何表情,输了,他会愤愤不平几句。赢对小林来说很重要。“酷”是周围所有人对他唯一的描述。小林总是穿着一件黑色风衣,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小林平时几乎没有什么面部表情,最多流露出来的是不屑一顾。小林喜欢电竞,在现实世界,他一言不发,但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他成了一个话痨,并且像个长辈一样语重心长。
小林是去年开始接受治疗的。今年7月在“日间中心”开放之后,便在这里进行托管。因为一次冲突,小林便跟父母没有了语言上的交流,有事情便在微信上打字。甚至于,他还把自己封闭起来,躲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不去上学。这种情况持续了差不多1年。而经过1年的治疗,小林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遇事就表现激烈的状况有所改善。
“像小林这种孩子,目前‘日间中心’有10来个。男女生的比例差不多,年龄集中在12-18岁。”温医大附属康宁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中心副主任冯睿华介绍。
“日间中心”是为遇到适应性困难的儿童青少年开设的,当他们出现厌学、拒学、人际冲突、情绪行为等问题时,总是尝试着用自己的办法解决,回避就是其中的一种解决策略,但时间过久以及凡事都回避的情况,让他们在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和同伴相处、与现实世界接触的机会,这对其自我心理状态发展非常不利。相对学校而言,“日间中心”的环境相对宽松,但又拥有对儿童青少年继续探索学业的鼓励和帮助,以及让他们和同龄人接触与交流的现实环境,避免自闭家中过度地使用网络。这里有温医大毕业的学生来助教文化课程,还有各行业的专家来上特色课。每天,心理、文化、艺术课程穿插安排,让儿童青少年有更多自由活动和自由交往的时间,有效缓解他们的抑郁焦虑等情绪。早上来,晚上走,避免在家中的日夜颠倒,作息饮食不规律,通过心理调适、文化教育、生活能力、人际能力、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治疗、训练,让儿童青少年逐渐提升各方面的社会适应能力,早日回归学校、回归社会。
学习成绩是矛盾产生的“导火索”
15岁的小峰(化名)也是从“日间中心”开放之后便在这里接受治疗的。小峰的妈妈王女士告诉记者,上小学时,小峰的成绩一直不错,人也乖巧,还特别喜欢看书,有时候甚至坐在那可以看上一整天。可自打升入初中以后,小峰就像变了一个人,不爱学习,看书的习惯也没了,甚至于在学校还跟同学打架。王女士发现小峰总是走神,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经常叫他半天,他才回过神来。最让王女士担心的是,小峰后来竟然开始逃学了,劝也劝了,骂也骂了,都没用。如果硬把他送到学校,他便会溜出教室,铁了心地拒绝学习。在来“日间中心”之前,小峰已经接受了2年多的治疗,父母治疗也已进行了1年多。现在,王女士最关心的还是小峰能不能回到学校上课以及是否能应对明年的中考。
“学习成绩是家长最为关心的,从临床来看,也是家长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第一提示。”冯睿华说,不仅是小峰的妈妈,很多妈妈一过来首先会说,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了、孩子不爱学习了、孩子经常逃学了。家长通常把孩子学业作为第一求助目标,但在心理治疗师了解孩子的发展历程中,很快能发现学习问题只是诸多问题中被家长看到的一个。在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成绩背后,情绪、人际的困扰可能让一个孩子更加不知所措。在家长不明情况时,学习成绩就成了孩子跟家长矛盾的“导火索”。小峰其实后来经过确诊是一个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孩子,小学时已经初见端倪,但因为聪明,学业成绩并不差,再加上父母的严格管教,他完成了小学学业,只是被误认为学习习惯不好。上初中以后,因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性与学业任务、难度上的增加,小峰出现了情绪与行为上的混乱。但父母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发现成绩下降,用一贯的做法马上施压,带有伤害性的管理方式会引发儿童青少年更严重的心理困难。其实,临床上,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孩子比较多见,其发病率为4%-6%,因为不是智力问题,家长很难发现,再加上家长看重学习成绩,对孩子学习行为的关注远远高于其他方面,也不会想到孩子的情况与疾病相关,导致了病情的延误。
家长首先要做出改变
“什么?明明是孩子出现了问题,为什么要我们改变?要做家庭治疗?”在冯睿华的门诊中,那些带着孩子过来就诊的家长,经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冯睿华解释说,这与孩子发展的阶段有关,儿童青少年仍是依附成人才能长大的阶段,但这个时期也需要更多独立自主的空间,依附与独立之间的矛盾,常常在和父母的冲突中呈现。父母这个时期为适应这一特点做出调整,并去修复以往关系中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父母也应得到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做出更有力的关系行为。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冯睿华提出了5点建议。
协助管理
协助管理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情绪化,以免出现极端的行为
建立边界
要建立稳定的边界与规则。孩子总是会挑战边界,这时父母一定要平静且不带有攻击性地坚持,让孩子知道边界在哪里
注意倾听
要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也许孩子的想法不是很成熟,但父母需尝试理解,可以提出疑问,但不要鄙视和挖苦,也不要过度迎合
回应情绪
孩子过激的语言背后往往隐藏着非常强烈的负面情绪,父母要做好准备,承受或理解负面情绪,并进行积极转化
寻求帮助
如果孩子的心理或情绪问题很持久,或已经带来难以承受的痛苦,记得及时寻求专业家庭治疗师的帮助
孩子早期的情绪障碍跟心理问题,都会有一些表现发出求助信号,家长一定要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认知,尽早做出判断。冯睿华提醒,孩子如果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拖拖拉拉,睡眠质量差,面无表情,闷闷不乐,变得懒散,容易发脾气以及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太与人交流,总是把消极的话挂在嘴边等,就应引起注意了,要带孩子去专业机构就诊,给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做个筛查评估。
来源 | 温州商报,作者胡宁